三年前,重大新闻学院2016级研究生入校的开学典礼,由羊村的蒋欣欣作为老生代表发言;三年后,新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由羊村的陈创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。一前一后,记录了2016级研究生的学程。祝福2016级研究生!
以下是发言稿全文:
尊敬的老师们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上午好!
正值母校90华诞之际,我们也迎来毕业季。
我既有些许激动,也有不少感慨。
三年前,我们在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,董院长不授予学位”的告诫声中进入新闻学院;
三年来,我们历经论文发表、开题、预答辩、盲审、修改、正式答辩等重重关卡;
三年后的今天,回望射雕处,千里暮云平。我们突然发现,自己真的要毕业了。
道路千万条,毕业第一条。论文不发表,毕业两行泪。
当自以为是的good idea被导师毙掉的时候,我们满腹牢骚,却只能选择从头来过;
当挠破头皮写完的论文被质疑是一堆学术垃圾的时候,我们无语凝噎,也只能选择熬夜修改。
投稿、拒稿、再投、退修、录用,每一个的消息就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暴击;发表论文、开题、预答辩、盲审,每一道关口都是对意志的一次磨砺。
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是一种全身心的修炼,修炼的恰恰就是反复较量的耐心和勇气。
在这个离别的季节里,愿大家带走的全是回忆,留下的都是感激。
感谢学院的高标准严要求,让我们在最好的年华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对许多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来说,多年以后,我们也许会遗憾地发现,再也没有耐心反复打磨一篇三万多字的长文,毕业论文竟然成为自己的巅峰之作;再也没有心气对一个问题刨根问底,读研三年就是自己最具书生意气的激情岁月。
对那些矢志科研的同学来说,多年以后,我们也许会满怀感激,要不是学院的层层把关,我们的毕业论文可能会成为整个学术生涯挥之不去的败笔。
感谢学院多学科交叉的师资配置,让我们接触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,不断刷新认知,拓展视野。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十字路口,新闻传播学太需要不同声音的争鸣,引发新的学术激荡。
感谢学院组织的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,让许多只能在论著封面上看到的大咖来到我们的身边,零距离接触,面对面交流。
感谢导师们三年来的宽严相济,让我们时刻谨记,入学难,毕业更难,且行且珍惜。也要感谢导师们三年来的谆谆教诲,让我们既能野蛮生长,又不至于自我放逐。
人生就像一次跳伞,充满不确定性,你永远不知道这一次是落地成盒,还是愉快吃鸡。面对不确定的世界,唯一确定的是此时此刻。因此,做好当下正在做的事,也就能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。
此行一别,各奔东西。希望大家在人生路上,不光看到诗和远方,还能回想起年少轻狂。
最后,莫问前程,但行好事;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
谢谢大家!